5月6日,在位于高新区科技孵化园B栋6楼的威海洪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00多平方米的净化车间内,20多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地生产射频医疗器械产品。
“我们正在赶订单,给长春的客户生产消融电极。”公司技术总监徐健说,目前生产的第三代适形消融电极是企业的“拳头产品”,主要治疗实体肿瘤。
【资料图】
只见徐健拿起一台消融电极,操作表盘旋钮,顶端12枚子针如小伞一样打开。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仪器,却满载科技元素。据介绍,每枚子针尖端都装有测温传感器,可以进行多点实时测温,而且子针都是中空的,尖端有注射孔,可以直接向肿瘤区进行药物注射。该产品所有关键部位都由洪源科技自主研发。
“我们目前有伞形针、鱼骨针、单针、适形电极等17个系列的消融电极耗材。相较于传统手术,射频消融系统项目在肿瘤微创治疗中治疗时间短、范围大、伤害小、温度精确、安全性高、肿瘤灭活彻底,设备在国内100多家医院展开了临床应用。”徐健说,洪源消融电极的多爪针设计及分组打开的操控技术,在世界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。
一台小小仪器牵动业界目光,洪源科技究竟底气何来?持续投入研发,拓展市场布局,构建自主生产能力,是企业硬核发展的关键要素。“我们收购整合了北京一家公司的专利技术和销售渠道,一期投资5000万元用于产品研发,建设洁净净化车间和无菌实验室,以及市场推广等。今年4月,净化车间生产线正式运转,目前订单已排到6月份。”徐健说。
今年是洪源科技入驻高新区科技孵化园的第二个年头,发展如此迅猛,离不开高新区优良的营商环境。“高新区有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,完善的产业链、供应链体系对我们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。从公司选址、项目审批、车间建设验收等,高新区管委和科技孵化园提前介入,都有专人一对一服务。园区运营公司还经常牵线搭桥,组织企业面对面沟通交流,实现抱团发展。”徐健说。
除了“拳头产品”消融电极外,洪源科技手中的“筹码”还真不少。据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李文涛介绍,目前CT实时定位自动穿刺机器人、水舱射频消融电极、气管镜长针等多个研发项目正在进行。其中,自动穿刺机器人已进行二期临床试验,水舱射频消融电极正式生产,即将投入市场。
“通过资源整合,建设洁净车间,公司未来将有序转化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,预计新申请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,共22个系列产品。”李文涛说,洪源科技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,到2025年可增长至6000万元,2026年开始年增长率达到20%以上。
签审:颜 潇
审核:刘倩倩
编辑:王好洁
文字记者:谢菁 通讯员 王轶民
|声明:原创作品|
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
标签: